从落寞到崛起,“蚕场铁种”的养蚕路
越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马杰
2024-08-07 14:132.6万+阅读

“春季超产,并且示范多养一季夏季蚕,提高蚕种经济效益25%以上。”日前,在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原蚕种基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根松正在向区农水局介绍公司最新发展情况。

1545.png

绍兴的蚕桑养殖历史,源远流长,从越王勾践“劝农桑”作为国策,到越地养蚕缫丝,绵延2500多年历史。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57年,是越城区唯一一家蚕种场,拥有蚕种繁育生产用房1.2万平方米,桑园500余亩,可年生原种4.5万张,杂交种5万多张,承担着全省近80%的原种繁育、蚕新品种引进与试繁、蚕种质资源保护等任务,同时还负责钱塘江以南10多个区(县、市)一代杂交种的供应和服务,享有“蚕场铁种”的称号。

145.png

然而,论起养蚕业,可谓历经波折,从“老掉牙”的产业,一度萧条落寞,到现在重焕生机、破茧而出,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养蚕革新,自毕业就在大禹蚕种工作的赵根松是见证者。他谈到,传统观念中的养蚕,技术含量低、风险大、收益不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和深受自然环境影响。探索新思路和新技术,是养蚕业走向现代产业的关键。大禹蚕种在自我探索和区农水局的指导下对养蚕业进行改革和技术创新,公司如同蚕本身一般“破茧而出”。

25.png

据了解,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2022年度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项目,按照省蚕桑产业技术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通过两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年来该公司集中培训技术员3次,蚕期面对面教授季节工养蚕操作,累计培训60人次。繁育工厂化原种春期毛种10237张、净种8700张,夏期毛种2193张、净种1710张。

目前,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桑园25亩,引进桑品种强桑1号。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覆盖地膜,疏通种植沟渠和桑园四周排水沟,做好桑螟、蓟马等虫害防治,深化夏蚕期桑园疏芽、留条、摘芯技术,充分利用疏芽叶,亩桑产出效益明显。


编辑:陈思嘉

我说两句…
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