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平湖
关注实时热点,了解你身边的事
城里的商品房、乡下的老宅子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平湖一对90后小夫妻回到新埭镇牌楼村
用500天、120万亲手搭建“大人版乐高乐园”
他们的温馨小家
更是引来了数万人的围观与赞叹
这栋被田野和河流环绕的房子,位于新埭镇牌楼村自然村落。前三后四的三开间结构,80㎡的建筑占地虽不算阔绰,却连着一片400㎡的花园。没有封闭的阳台,让穿堂的野风自由流动;门前不设菜园,留一片开阔地给孩子奔跑——李霞和丈夫看似“离经叛道”的设计,却造出了网友口中的“梦中情房”。
在李霞的社交平台上,记录着她的新家生活,几乎每条视频下都堆满羡慕:“这才是向往的生活”“把日子过成了诗”。
但最初的声音并非全是赞美,房子刚造好时,左邻右舍来参观,大多都不太理解他们的特立独行,“阳台不封挡不住灰”“空地不种菜多浪费”的议论从未停过,连李霞的母亲都忍不住劝说小两口:“别人都这么做,肯定有道理。”
李霞告诉乐乐,虽然自己家和老一辈人喜欢的那种富丽堂皇背道而驰,但一家人住进来之后,都对房子感到舒心、满意,这就够了。
“毕竟不同人对‘好’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李霞说,将阳台封闭,确实防风雨又挡灰尘,但对囿于城市天际线和写字楼格子间的年轻人来说,乡间毫无阻拦的野风和一览无余的自然景色,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装修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 “拼图游戏”,难题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平时两人都要上班,只能挤出节假日的碎片时间,一趟趟地往返工地与建材市场,“一开始女儿也跟着我们跑建材市场,跑到后来,她一听见‘工地’两个字就吓跑了。”李霞哭笑不得地讲述着那段忙得昏天黑地的日子。
与单纯的忙碌相比,对细节的分歧是更大的考验:李霞偏爱美观与实用的平衡,丈夫却更执着于实用,争执时常在工地上响起。但这样的争执,往往会在两人的互相体谅中烟消云散,最好的见证,便是餐厅那张被许多网友要链接的岩板圆桌。
肩负全家采购任务的李霞,在购物平台上看中了一张简约大气的圆桌,直径1.5米,纹路简约雅致,但价格6000元,让她有些犹豫。丈夫看到后,笃定地说:“不用买,我能做出来!”
李霞一开始不相信,看丈夫自己画了图纸,跑去乍浦的石材店选了块花纹相似的岩板料子,又请师傅加工成型。桌脚和桌面间缺一块木板?那就找全屋定制要一块闲置的柜门装上。让李霞惊喜的是,丈夫亲手做的餐桌不仅颜值不低,价格还比市面上便宜了4000元!即使一些手工痕迹留下的小瑕疵,也成了晚餐时令人捧腹的温暖话题。
李霞和丈夫一起为停车坪种草
这场造房记,悄悄重塑了两个人,曾经遇事犹豫拖延的李霞,如今有了让自己都惊讶的行动力;曾经理性、实用之上的丈夫,也学会在窗帘选色时考虑妻子喜欢的莫兰迪色调。无论是争执时的红脸,还是妥协后的默契,这份经历,比房子本身更珍贵。
三十多年前,幼年的李霞在房前屋后钓龙虾、摸螺蛳,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她也拥有了自己的三口小家。
搬进新家后,城乡生活的对照愈发鲜明:孩子们在花园里追蜻蜓、认昆虫,笑声比城市里更自由;老人坐在枫杨树下择菜,亲手种下的月季花挤挤挨挨,边上就是碧绿的菜畦,一同在风里摇摆。
当然也有困扰:“乡下的蚊子太多了!”李霞的女儿笑着向乐乐“告状”,可当乐乐问她乡下还有哪里不好时,她的小脑瓜却怎么都想不出第二个缺点了。
这栋 “乐高乐园” 最动人的,或许不是精巧的设计,而是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两个年轻人如何从 “我” 变成 “我们”,照见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你不必复刻别人的模板,自己亲手搭建的,就是最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