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毕加索”的春天
柯城传媒集团衢报传媒集团 陈明明 柯城传媒集团 郑晨 责编 陈岚
2022-09-29 18:187000阅读

图片

在导航中输入“中国乡村美术馆”,目的地不是北京市,而是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

这个浙西小村不简单,不单建起“国”字号的美术馆,还设立了“国”字号的中国文化促进会农民画专业委员会。

全村800多位村民中,有300多位会画画,且屡获大奖,被誉为“乡村毕加索”。

在村里看画展,对余东村村民来讲已经不算新鲜事。在这里,擦肩而过的可能是知名画家,定期开展的艺术沙龙汇聚各界名流。步行500米范围内,由老房子“微改造”的咖啡屋、文创馆沿河而立……不少来访的游客惊叹,这个小村,很时尚!


余东不是画农民画最早的村庄,却是最有名的一个,有“中国农民画第一村”之称。

“第一”的底气来自业界的认可。

2010年初,余东农民画应邀参加第十届阿曼马斯卡特文化艺术节展演展示活动。同年,毛老虎创作的农民画《大吉图》获第一届全国农民画大奖赛金奖。

郑利民的《生态新村》、余晓勤的《小康路上齐奋进》、余云梅的《雨水》等370余幅作品在全国、全省农民画大奖赛中脱颖而出。

著名国画大师朱颖人先生肯定余东农民画“是全国格调最高的农民画”。

声誉在外,名家慕名而来。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杨晓阳经常到余东采风写生,中国画院院长卢禹舜为余东题词“钱塘诗路、余东画村”“余东未来乡村”,更有金一德、罗剑华等近百位文艺专家在余东设立了工作室。

在名家的引荐下,余东农民画登堂入室。

2020年,“种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进京展举行。“学院派的画家都不敢这么画!”这是美术理论家张晓凌参展时的感慨。他说,在画家们被现代绘画技法所约束的时候,这些农民画家的画作让他们看到了绘画的另一种可能性。

今年7月26日,“共享亚运 共绘未来”余东农民画系列活动在杭州举行。19幅农民画作品在杭州亚组委进行为期一周的展览,展览后被永久保存,成为杭州亚运会的“珍贵记忆”。

通过一次次的实战,“乡村毕加索”们水平见长。现在,村里已经有1位中国美协会员、10位省级美协会员,6人入选“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1人荣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荣誉。

4.jpg

余东农民画是土地里长出来的。

1972年,为了隆重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衢县(衢州市的前身)文化馆毛翔先、刘津朱老师到余东村送文化下乡,举办了几期美术培训班,余统德、郑根良、郑华土、兰根良等6位小青年跟着两位老师,走上了农民画创作之路。

几十年来,不管生活如何变化,他们始终“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把门板当画板,把卧室当画室”。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03年4月,村里第一次成立了农民画创作协会,农民画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骨干画家从最早的6位逐步发展到目前的48位。

时为村干部的余春良也拿起画笔,以实际行为支持农民画发展。“凭借着这股喜欢,我一画画了快20年。10年前,我女儿余云梅受到我的影响开始画画。5年前,我的外孙女何媛媛受到我们的影响,到衢州中专学校学习美术设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磨合、思考,余东农民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风格:

构图大胆、手法夸张、色彩奔放、想象奇特、落笔生辉,泥土味、生活味、乡村味,跃然纸上,达到了俗中见雅、拙中见美、变中求趣、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农民画家与党一心、与时代同频的昂扬激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3.jpg
3.jpg

“画画不能当饭吃”,在生产落后、生活艰辛的年代,家人们曾一度反对农民画家画画。

事实却证明,画画可以当饭吃。

2018年后,余东农民画名气越来越大,江山、常山等地纷纷邀请余统德、毛老虎创作农民画墙画、古建筑修复等工作,画画、书法功底扎实的余统德、毛老虎,人均年收入达10余万元。

当然,这样的初级阶段已经过去。

“我们尝试与文创企业合作,将农民画元素设计成文创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晓勤思路清晰。

余东村与万事利集团、中国美院合作,开发农民画工艺品、纺织品、纪念品等文创衍生品近百种。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余东农民画手机端产品,进驻拥有5亿用户的“华为主题商城”。全村由卖画转变为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

2021年,余东农民画带动的文创、旅游、研学等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3万元,相比2020年增收5000元。

穿过余东村溪畔那道由农民画油纸伞和绿萝构成的拱门,一面是白墙碧瓦,一面是流水潺潺。茂盛的树荫下,村里的创意文化市集村人流如织,老人们在公共茶座三两围坐,谈天说地;孩子们在数字连环画艺术体验馆流连忘返;路边的农家乐里,饭菜飘香。

“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已经成了余东的新标签。

640.jpg


“一幅农民画”成为一个纽带,留住原乡人,召唤归乡人,吸引新乡人。

新乡人安冉、郑政通来了,归乡人余元峰也回来了。2020年,安冉在余东村开了家南孔文创店,集展示文创产品和卖咖啡甜点于一体,并创作文创产品60余种。

南孔文创的隔壁就是村播产业馆,除了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产业馆里还展示了来自沟溪乡各村的特色农产品。农民画家余永红是残疾人,依托产业馆,在线上直播卖公鸡画,年均增收2万余元。

2020年,余元峰响应号召,满怀深情回归家乡,创办共享食堂,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故乡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而《在余东,画一个未来》歌词,正是他糅合了十余首精选诗歌,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

安冉、余元峰、余永红的带动下,余东农民纷纷向农民画家、农民设计师、农民创客、农民主播、乡土工匠等新农人转变。由余东农民画衍生的文创产品达上百种。尤其是未来乡村聚焦“一老一小”,以数字赋能公共服务优化,形成15分钟生活幸福共富圈,吸引50余名归乡人、新乡人创业扎根。

“三乡人”建设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余村。

1.jpg


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

2021年9月29日,柯城以余东村为龙头,余西村、碗窑村、碗东村、五十都村、斗目垅村、洞头村、后坞村、沟溪村8个文化特色村抱团发展,建立“未来乡村九村共富联盟”。沟溪乡通过党建联盟、文化联姻、产业联动,以“强村带弱村”“特色+特色”,深入挖掘文化优势,聚焦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不断拓宽农民画、陶瓷等特色文化产业链条。2021年,9个联盟村的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05%。

余东的农民画家正在用手中的画笔不断“种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余东样本。

“一幅农民画”画出新天地,画出新未来。

他们有这个自信!




评论·298
~~~~
来自浙江2022年10月9日
💪
读友_SLLBU9
来自浙江2022年10月5日
读友_C5JFB9
来自浙江2022年10月3日
读友_5DCB49
来自浙江2022年10月2日
读友_5KWWN9
来自浙江2022年10月2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