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黄佰胜,出生于1951年10月,璜山镇璜山村人,诸暨武术协会璜山分会常务秘书长,曾获诸暨市体育社团工作先进工作者、诸暨市武术协会先进教练员、2014年绍兴市传统武术比赛金牌等称号及奖项。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诸暨传统武术传承至今也有众多流派。为挖掘民间传统武术和传承发扬武术申遗项目,上个月,我市举行了首届传统武术交流展示活动,诸暨武协下属25支队伍,293名运动员参加,年龄跨度从三岁半孩童到八十多岁高龄老拳师,参与人员广泛。
璜山镇武协的老拳师黄佰胜受邀参加了活动,他是诸暨地方南拳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诸暨武术圈广受尊重,他的一生见证了诸暨武术和诸暨地方南拳的发展,是一本“活历史”。
受武熏陶自幼习武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时兴习武,在黄佰胜10多岁时,村里一个同龄人拜师学武,因找不到人切磋就常和他打上几招。一来二去,黄佰胜爱上了武术并跟着练武。学武的人常说:“妙法只须三两句,无师传授枉劳心。”指的是书上的招式看起来只有三两句,但没有老师指点很难琢磨透。因此,21岁时黄佰胜拜师于当时诸暨远近有名的拳师金信潮,开始正式学习南拳。
南拳又称南方拳,是流行于南方的拳种的总称。黄佰胜介绍,关于诸暨地方南拳的源流有多个说法,流传较广的是说以前有一位武功超卓的少林寺和尚逃避追杀一路来到诸暨,曾在陈宅镇棠里坞居住一段时间教当地村民功夫,而现在的诸暨地方南拳基本是从棠里坞开枝散叶的。黄佰胜的师父金信潮正是这一脉所传,一生授徒近千人。
70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黄佰胜和师兄弟们只好躲起来学,早上天没亮时偷偷到没人的地方练,白天农忙劳动后很累,但天黑了还要坚持练。为了练武,黄佰胜还自制了吊环,有一次手没握牢摔到地上,脑震荡躺在地上好长时间才清醒站起来。他说,学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都要练。练武术很枯燥,要吃很多苦,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恒心才能坚持下去。
随着武艺的精进,黄佰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村里还派他去“看山”,防止有人偷树——那时候没实力的人可是看不住山的。山中时间漫长,黄佰胜就在山里练习,那时候他已经会很多套拳了,能够融会贯通,后来还自己创了一套拳,取名“连珠炮”。他把这套拳打给师父看,获得了师父赞扬。
过了几年,黄佰胜基本上把师父的功夫招式都学会了,但他还不满足,想更进一步。师父金信潮心胸开阔,允许他再去拜师。黄佰胜到岭北拜了第二任师父蔡国荣,专门学习刀、枪、棍、棒等器械类武术。“他不仅跟着师父学,诸暨哪里有老师傅、哪里功夫好他都会去请教的。”黄佰胜的师兄弟、诸暨东山武术传人徐其军说。
1983年12月30号,诸暨市武术协会成立,这是诸暨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87年,黄佰胜获得了诸暨武术协会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练武,还是2014年绍兴市传统武术大赛F3组的金牌得主。
授徒拳术保卫家园
“对当时的人来说,练武一是强身健体,二是保卫家园,还有因为当时娱乐活动少,武术爱好者常常会聚在一起表演切磋,谁打的好一点名声就传出去了。”黄佰胜说。
随着名声在村、镇周边渐长,31岁那年,有人找到黄佰胜希望他能带徒传授武术。自此,他成为了当地最年轻的一批拳师师父。
当时的情形他依然记得很清楚。第一批徒弟一共12人,他们是东白山一带村民,因山区条件艰苦,又常有邻县的村民上山偷树,民风彪悍,两边村民对峙时还会出现空拳对金枪的场景。村里需要一支擅武的民兵队保护山林,于是当地村支书找上门来,希望黄佰胜教他们练武。
从扎马步开始,他像师父曾经教自己的那样,把一招一式传给了徒弟,自己打一遍,再手把手纠正……直到他们掌握。带出第一批徒弟后,更多想要习武的人慕名而来。1984年到1986年,黄佰胜还在璜山文化站办了3年的武术培训班。
80年代,也是诸暨武术快速发展时期。诸暨武协成立后,1986年,金信潮等老拳师带头成立了璜山武术分会,黄佰胜也是璜山武协元老级成员之一。“我们璜山武协对诸暨武术传承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那时候诸暨元宵节舞狮、踩高跷,很多都是从璜山学会的。” 黄佰胜说。
“90年代以后,国家更加强盛国泰民安了,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娱乐也更加丰富,学习武术的人就少了。”黄佰胜惋惜道,他教了三百多个徒弟,能一直坚持下来的很少。
助力诸暨武术传承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采访时,黄佰胜也给记者浅浅露了一手,两三个动作就能看出他的“功力深厚”。在他的眼里,中国武术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就连一招一式的名字也很有文化积淀,例如双峰贯耳、推窗望月、白衣渡江……为了武术传承,他还把自己所学形成文字,目前已完成一本专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武术的重视提升,多个武术项目被列入非遗,越来越多人重新关注到武术。2013年,诸暨武术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协会在全市进行海选办了一次较大的武术表演活动,群众参与广泛。诸暨市武协常务副秘书长陈小凤说,那一次活动后,诸暨武协下属武术队、俱乐部、协会等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协会会员有1800多人。
在上个月举办的诸暨市首届传统武术交流展示活动中,运动员们不遗余力展现各自风采,将剑术的飘逸洒脱,棍术的横扫一片,枪术的变幻莫测,南拳的刚劲有力,刀术的霸气十足,太极拳的刚柔相济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项目中还有申遗项目《螳螂拳》梅花蹦步套路,有“东山武术”中的一枝香,有当地南拳五虎单拳,还有三十六肘拳等各具特点的地方性拳种。黄佰胜作为特邀裁判员也全程参加,他认为这将是诸暨武术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能为挖掘诸暨民间传统武术,传承发扬申遗项目助力。
尽管年纪大了不再每天练武,但现在还有许多璜山、街亭等周边的拳师去黄佰胜家拜访切磋讨教。“因为他的这根脉络比较正宗,他也毫不吝惜地分享,所以诸暨南拳拳种交流都喜欢去找他。”徐其军说。
黄佰胜也希望能让诸暨传统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如果是适当的苗子,我不要他什么费用,只要能把我的东西传承发扬下去。”





推荐专题

推荐新闻

疫情三年,还要打持久战吗?明年春天能恢复正常吗?白岩松对话梁万年

最新公示!“诸暨工匠”,这10人!

诸暨这个街道,要建新幼儿园!效果图流出

诸暨两项课题,“喜提”省社科联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