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地名故事 | 一道五千年——蝙蝠岭黄帝古道
应春柳
2023-03-12 08:442.7万+阅读

永康城南石城山,因山脊像城墙上的雉堞而得名,其主体又因如张开的蝙蝠双翼,被称为蝙蝠岭。岭上有条古道,曾经是进出永康城的一大要道。

图片

(黄帝古道)

从石城山西面山脚进入古道,有三个入口:一条是从园周村西南绕到山脚,一条是山后卢村内进入,还有一条从南都禅寺旁进入,成“爪”字形。沿着那条蜿蜒曲折的古道而上,在半山腰左侧有个山洞,村民称之为蝙蝠洞、黄帝洞,再往上走几分钟就到了岭头。正汗流浃背之际,山上豁然开朗,头顶蓝天,山风阵阵,东南面山脚下的田野阡陌纵横,还有贯穿东西伸向远方的高速和高铁,目之所及,山川绵延,大地辽阔。

永康境地在仙霞岭和括苍山余脉交错会合之处,也是钱塘江与瓯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古人靠脚力翻山越岭走出家门谋生计,这条古道上通温州台州,下通金华衢州。近一点说,应该是南通缙云桃花岭,丽水莲房、青田;东通缙云壶镇、宫前、仙居大岭;西通武义桐琴、北通义乌、东阳。

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条古道居然与黄帝有关。

相传黄帝与蚩尤作战时,战败后退到江南一带,带领精锐士卒驻跸永康石城山,养精蓄锐以图再战,黄帝的帝宫就设在蝙蝠洞内。这条古道便是当时黄帝率领将士到四十里之外的铜山开采铜矿铸造兵器时开辟的。如此说来,古道已经有五千的历史了。

黄帝传说毕竟久远,这条古道的修建者,或者是重修者,应该是唐代缙云县令李阳冰,他是李白的从叔。李白曾经过永康到缙云看望过李阳冰,为他写过不少颂词,如“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称赞他是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图片

(黄帝洞)

李阳冰出任缙云县令的时间是“安史之乱”四年之后的公元759年,他是缙云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县令。永康东南部的缙云曾经是永康的属地,《永康市志》记载:“唐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永康之东南部置缙云县。”

李阳冰到任前,有一次在书房中翻阅藏书,发现两晋郭璞所注释的《山海经》记载,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轩辕黄帝曾巡游此,率文武,筑南都,铸鼎剑,凿十八井,建千户居,教化于民。“石城山,岂不是与缙云仙都相邻的吗?”这让李阳冰兴奋不已。

那年夏天,李阳冰和随从在永康南溪码头下船,戴了顶大草帽,换上草鞋,带上砍柴刀,还有干粮,以及盛满水的葫芦,来到石城山脚下。

他们自北而南沿着古道上山,很多路段不是被杂草淹没,就是被疯长的灌木挡住去路。李阳冰和随从不得不先除去杂草,砍掉荆棘藤条。他们走走停停,来到半山腰,看到传说中黄帝行宫的山洞,此时已是中午,主仆二人在此驻足休息。

虽然是夏天,洞内却十分凉爽,宛如一个大厅,分上下两层,往上走几步台阶,空间骤然缩小,俨然像宫殿里的金銮宝座。他低头看到台阶的右侧,居然还有一个小小的泉眼,泉眼周围长满了青苔和杂草。李阳冰蹲下来,掬了一捧泉水,甘冽、清凉从嘴里爽个透体。喝完,抹了一把嘴角,站了起来,长长地吐了口气,一转身,一抬头,被远处的那座山惊艳到了,这不就是黄帝的卧像吗?他指着前方问随从,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您之前说的黄帝吗?顺着李阳冰的指向,随从也脱口而出。

图片

(黄帝卧像)

一尊头枕南面身朝北的黄帝卧像映入他们的眼帘。卧像安详地仰着,面向苍穹,最高峰就如黄帝的额头,脸上的鼻子、嘴巴,还有胡子都清晰可见,双手自然叠放在腹胸之间,双腿平放,鞋背竖起。他俩被石城山的帝王之气深深吸引。李阳冰在赞叹不已的同时,想到石城山的古道由于年代久远,一些路段已经残缺不全,不管是去缙云还是来黄帝洞祭拜的人,都十分不便,山道急需修整。

李阳冰决定筹款修筑一条蝙蝠岭古道,并将之与永康去缙云、丽水的古道贯通。到任后,他和永康的地方官联系,动用缙云、永康两地的民力,在永康江采鹅卵石,整整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古道。

后来,为了纪念黄帝,李阳冰又在缙云仙都黄帝升天处盖了一座黄帝祠,亲笔书写了“黄帝祠宇”四个大字,被后人镌刻在仙都鼎湖峰上,这四个字至今尚存。

古道最早的入口,是经过山后卢进入的。附近零星散落着几个小村庄,除山后卢外还有黄岐、西周等自然村,住民有卢姓和柴姓,他们是后周皇帝柴荣后裔。

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荣驾崩,入宋后旧臣卢琰将其幼子蕲王柴熙诲领养,当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抚养并改名为卢璿。后来,卢琰将女卢锦许配给他。为避祸,卢璿第十世孙德州通判卢子安迁居山后卢村,卢氏后裔又在西周村、黄岐村落地生根,黄岐后裔为怀念柴祖,改为柴姓,将村名取为黄岐,倒过来的读音即“蕲王”。卢琰精忠大义的事迹,有《永康县志》程正谊写的《宋越国公祠记》为证。

如今去石城山爬山的人不再从山后卢村内进入古道了,大部分都是从该村旁的南都路再到南都禅寺,沿着寺庙围墙外的那条水泥路直接上古道。

图片

(南都禅寺)

李阳冰之后,这条古道最著名的修葺者,是明代的周琦。

周琦是石城山脚下的园周村人。《英山周氏宗谱》记载,从山后周南去,有一条通往处州的大路,它跨白云坑溪望宅桥,经永塘下畈入鸟坑,过后岭,沿蝙蝠岭去新店地段,周琦捐资,历经两年在这一路段砌了石子路,至今依然可见痕迹。

周琦是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甲戌科进士,被举荐为监察御史,举荐者是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那年,正是经历土木堡之变后第六年,朝廷内乱。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惩治贪官污吏,深得明景帝赏识。可惜天顺元年七月,距离于谦在北京被杀约半个月,周琦在福建去世。短短的三年官宦生涯,朝廷追认其为“绣衣”御史,赐建牌坊,后人为其修建了御史府。

周琦在任时,他想到家乡的那条古道失修多年,从园周村沿着鸟坑修建一条驿道通向蝙蝠岭古道,那将会大大缩短从县城到园周村,再经山后卢进入蝙蝠岭古道的距离。

园周村鸟坑古道入口与经山后卢村中的那条古道正好呈一个“Y”字形,最终汇合,沿着石城山南上抵达山顶,翻过岭头抵达新店池宅。

要修建古道的念头,其实周琦早已有之。因为在元朝初期,周氏始祖茂二,就是从现在的丽水莲都区雅溪镇莲房村迁入,他们经由这条古道来到园周村落地生根的。

每次,周琦的祖父母或父母带他去黄帝洞祭拜黄帝,都要爬上蝙蝠岭头朝南方跪拜。先辈们指着远方绵延的山脉,告诉他不能忘记祖宗,前方的岭头翻过去,再翻过去就是他们的来处。

当然,周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祭祖情怀,更重要的是这条古道在当时是金华、衢州与台州、温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永康人(崇道、花街、李店、桐琴等方向的人)去仙居皤滩担盐的必经之路。

古代皤滩为浙南重镇,起于唐,兴于南宋,明清时达到高峰,这乃源于那里曾经是最重要的物资——食盐的中转之地。皤滩水陆交汇,黄岩盐场的食盐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再由皤滩经苍岭古道转运到内地。

古道上的石子黝黑发亮,那是身负百斤重担的挑夫用汗水沁润,和经历了一双双草鞋脚磨砺的结果,几百年来他们依然完好地保存在这里。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一百多年前这条古道上的人,他们绝不会像我们如此空手而来,擦肩而过的。他们或许是担盐的人,肩膀一头挑起了生计,一头挑起了味蕾。他们累了,停下脚步转肩,用担拄暂缓一下酸痛的肩膀,伸胳膊,转脖子,掀起肩上的汗巾擦一擦额头。他们也曾经在黄帝洞里歇脚,喝水。那些为生计奔波在古驿道上的人,流传着担盐人常唱的民谣:“挑担侬苦难言,一步不得一步前,挑得重来挑不起,挑得轻来又没钱。”

图片

(园周“长城”)

如今,行走在黄帝古道上的游人,即便拄着拐杖空手而来,也走得气喘吁吁。来此登道爬山的,更多的是有了闲情而为健康努力的人。

今年初冬,我去石城山时,在黄帝洞内无意中看到两个黄灿灿的,如乒乓球大小的橘子挂在橘树上。起初,还以为自己看走了眼,又以为是香客来此挂了橘子以表虔诚,亦或是他们把假橘树“栽”于此。为辨真伪,忍不住伸手捏了捏橘子,又掰下指甲盖大小的橘子叶,凑近鼻子,橘香隐隐袭来。再细观,橘子树旁有个小小的坑,那有一小汪清泉,周边长满了矮矮的青草和苔藓。

此刻,阳光斜斜地照进洞口,对面黄帝卧像安然祥和。这半人高的橘子树长在洞内想必已有多年。或许是哪个游客过来时,随口将籽儿吐在这里,亦或是哪一只鸟儿衔来籽儿不慎掉落,亦或是供奉黄帝的橘子落到地上……不管怎么样种子是沾着这里的仙气的。橘子树在山洞里慢慢地、悄悄地长大,在诸神的眼皮底下,在香客们的膜拜中开花结果。

公元二十一世纪初,社会各界邀请释润华法师以佛之名改建南都禅寺,经过多年的修建,于公元2010年秋落成。今天,南都禅寺赫然坐落在石城山谷地,晨钟暮鼓,香烟袅袅,这里已是永康的佛教重地。

2010年开始,园周村人在鸟坑古道入口的前山去往滴水岩的山脊上,花了七年的时间修建了全长约1500 米的一条“长城”,它宛若一条蛟龙蜿蜒匍匐在山脊上,巅峰为钟楼。他们又在滴水岩内凿山为洞,建了达1.8万立方米的轩辕洞,将关于黄帝曾经驻跸石城山,率领文武百官和匠人在永康铜山采铜矿,在荆山铸剑,在石城山下铸鼎等故事形象地雕于洞壁之上。

黄帝洞、南都禅寺、园周“长城”、轩辕洞和黄帝古道一起,已经成为了永康人焚香祈福、郊游、健身的好去处。

2022年秋,石城山遇上了山林火情,所幸没有殃及南都禅寺。许是消防队员和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亦或禅寺的佛力所致,亦或黄帝的气场所在。总之,火势到南都禅寺附近就压住了。在扼腕叹息山林的损毁和山中的生灵涂炭时,有人说,其实火烧山之后,次年的草木会更加的茂盛。

图片

(石城山远眺)

古道悠远,草木葳蕤。时为今日,黄帝古道已是我们的健身之道。从远古到今朝,人来人往,历史的车轮从它身上碾过,有水、空气和阳光滋养大地上的万物,得以生生不息的不仅仅是草木——因为,道从未远人。

照片拍摄:应春柳
胡华超


评论·13
人民(三马五1胡夢甸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3月21日
👍
程明星
来自浙江金华2023年3月20日
👍
杜高成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3月20日
👍
傅杰妮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3月20日
👍
孙志培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3月20日
👍🏻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乡土文学

我说两句…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