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县(今浙江海盐县)人。至德年间(756-758)进士。唐德宗(779-805)时受诏为秘书郎,后迁著作郎。因作诗嘲讽权贵获罪,被劾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他是唐朝有名的诗人、画家、鉴赏家。
临平山东麓立有一尊顾况青铜铸像
顾况与隐居临平山的唐代诗人丘丹出生地相近,也可算是老乡,加上两人志趣相同,因而成为挚友。顾况曾多次来临平山,既探访丘丹,又游览临平胜迹,写下《访丘员外丹》和《临平坞杂题》共十五首诗,是唐代写临平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
顾况在《访丘员外丹》中描述了自己到临平山拜访丘丹未遇的情景。诗云:“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坞。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试问先生往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引我池中着钓矾。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中午,顾况独自骑着小毛驴到临平山探望好友丘丹,不巧丘丹不在家中,顾况下驴拄着手杖去敲门,正在午睡的山童被惊醒后来开门,还有黄犬摇尾衔衣,出来迎客。顾况问道:“你家先生去哪里了?”山童回答:“先生到深山采草药去了,天刚亮他就走了。”山童带着顾况去看了丘丹垂钓的池塘,只见池塘里停着几只白鸥,它们似乎见惯了人并没有受惊而飞。待了好久仍不见丘丹回来,顾况便骑着毛驴下山去了。这首诗记录了顾况探望丘丹的全过程,虽平铺直叙、语言直白,却充满生活情趣,读来兴味盎然。这首诗更珍贵之处,还在于透过诗句展现了丘丹隐居临平山时的生活环境、日常起居和悠然自得的闲情雅致,为后人研究丘丹在临平山的隐居情况提供了第一手真实史料。
顾况的《临平坞杂题》有14首诗,分别为《山径柳》《石上藤》《薜荔庵》《芙蓉榭》《欹松漪》《焙茶坞》《弹琴谷》《白鹭汀》《千松岭》《黄菊湾》《临平湖》《山春洞》《石窦泉》《古仙坛》。诗人采用一个景点题一首诗的方式将临平山及附近的14个景点串联起来,展现唐代临平的山水风光、风情风物、梵刹庵堂。可以说,顾况是临平文学史上用诗歌全景式展示临平的第一人,这些诗既是一卷秀丽迷人的临平山水画,更像一张临平的导览图,说明临平在唐代已是游览佳地。
顾况既是诗人,又是丹青高手,因此他写的诗富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山径柳》中的:“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又如《薜荔庵》中的:“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空山径欲绝,也有人知处。”再如《芙蓉榭》中的:“风摆莲衣干,月背鸟巢寒。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国学大师俞樾认为顾况的部分诗句可以和宋僧道潜的“藕花无数满汀洲”相媲美。他说:“临平人所艳称者,惟宋道潜‘藕花无数满汀洲’一句,至今以为美谈。乃读顾逋翁诗‘侧径柳石藤,荔庵蓉榭足’,佐诗情画意者不一而足。”可见俞樾先生对顾况诗的艺术水准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唐代史书记载临平资料极为有限的情况下,顾况的这些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例如顾况写的《临平湖》,诗云:“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这首诗写的是农户在临平湖采藕的场景,在平镜似的宽阔湖面上,农家划着小船,穿梭于飘逸荷香的茂密荷花丛中,采集埋于淤泥中的莲藕。可见北宋诗僧道潜笔下的“藕花无数满汀洲”的美景实际上在唐代就已显现,顾况的“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和道潜的“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看到,早在唐代,临平就已大规模种植莲藕,采集、出售莲藕是当时农家经济收入来源之一。顾况的这首诗为我们研究临平的莲藕种植史提供了珍贵史料,说明临平莲藕种植的历史至少有千年。到南宋,也有两位著名诗人写到过临平的莲藕,一位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他在《过临平莲荡》一诗中有“朝来采藕夕来渔,水种菱荷岸种芦”之句。另一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派诗人刘克庄,他在《忆藕》一诗中写道:“昔过临平召伯(召伯埭今在江苏)时,小舟就买藕尤奇。”可见在宋代,农家不仅大规模种植莲藕,而且临平莲藕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土特产。随着地域的历史变迁,临平湖早已湮没,但如今临平境内的运河、崇贤街道的农户仍在种植莲藕,“三家村”藕粉驰名中外,临平莲藕的千年种植史延续至今。
顾况的另一首诗《焙茶坞》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诗云:“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诗人描写的是当年临平山下茶农在采摘新茶后,劈柴烧灶,焙制茶叶的场景。可见临平山一带早在唐朝就已大面积种植茶树,茶农炒制茶叶的技艺已十分娴熟,临平植茶、制茶的历史至少已有千年。旧时,临平山、星桥丁山、佛日山一带盛产茶叶,俞樾游星桥佛日山时写下“雀舌茶初焙,猫头笋乍茁”,写的就是农家烘焙雀舌茶的春景。还有清末杭州人丁立诚游临平安隐寺安平泉时赋《临平湖棹歌》,诗中有一句“且采本山茶叶好,一瓯雪沸宝幢泉”,意思是用安平泉水烹煮临平山的茶叶乃是绝配。顾况等诗人所写的这些诗为我们研究临平的茶叶种植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佐证。
日月如梭,岁月流逝。如今,顾况《临平坞杂题》中所写的14处景点早已湮没。为唤醒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临平山上不少景点以顾况《临平坞杂题》诗中的意境而命名。沿临平山东门登山,沿途设置芙蓉榭、山径柳、千松岭、石窦泉、古仙坛、弹琴谷等景点,还在临平山西北坡新辟茶园,设“丘山问茶”景点。2021年,在临平山东麓上山的路旁,立有一尊顾况青铜铸像。周边翠竹松柏掩映,骑着毛驴远道而来的顾况坐在路边石墩上憩息,仿佛正在构思他的《临平坞杂题》,表达了临平人对这位唐代诗人的永久纪念。
作者: 应朝雄
应朝雄,临平人,兴趣于临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任《临平志》《余杭农业农村志》《运河街道志》副主编。《临平风情》一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另有《江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印象上塘河》等散文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