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城有故事㉗100多年前,飞云渡为何用竹签当船票?
瑞安新闻客户端记者 任正 孙翔 冯缘清 编辑 钱建忠 责编 陈瑞建
2023-05-27 09:292.9万阅读

瑞安人都熟悉的南门飞云渡,由于飞云江上架起的大桥一座接着一座,导致渐渐变得冷落了。凡是年龄大于四十岁的瑞安人,对飞云渡当年的繁华肯定还记忆犹新。

飞云江渡船自古就有,正式渡口创设于南宋时期刚开始只是私人提供舢舨摆渡。到了元、明、清时期由官绅多次改为官渡或义渡,但依然都是以舢舨渡客。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由项湘藻创办的瑞安通济轮船公司引进了汽轮并将它用于飞云,从而结束了千年来靠人力摆渡的历史,开创了动力渡轮的新纪元。

瑞安的飞云渡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它从创办的时候起,就使用这种竹签来代替船票,这可是当年的一项创举,那当年是谁想出了这个主意,又为何要用竹签来代替纸质的船票呢?这里又得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项湘藻的女婿沈公哲。当年,是由他担任通济轮船公司经理。沈公哲曾留学日本,思想新潮,是个很有创新和开拓意识的人。

说起他以竹签代替船票的理由,一是当年来乘坐渡船的大多是由飞云江南岸进城贩卖农产品或是购物的农民,他们来坐船的时候往往带着很多东西,肩挑、背扛、手提,行动很不方便,如果采用纸票,很不好拿,也容易掉。一来,江边风很大,一张小小的纸票很容易被风吹走,遇到下雨,那纸质的船票更容易被淋湿变得破碎。二来,当年的飞云渡可是浙南的交通要道,是温州、瑞安通往南岸的平阳、泰顺及福建的唯一通道,每天的客流量非常之大,假如用纸票,它不能循环使用,那就意味着要印制大量的票券,光是印制这些票券就是一笔很大的成本开支。

当时,沈公哲发现码头上的搬运工人在计件的时候都是使用竹签子,于是他就来了个活学活用,用竹签制成了船票。售签处和收签处,每天都整理对账,把这些竹签一百一捆扎好,第二天重复使用。你看,这签子手拿着很方便,也不怕风吹雨打,而且每天现发现用,到了入口,往收签的箩筐里一扔就可以快速上船,不会造成拥挤,真的是又环保又便利。

然而想不到的是,这竹签一用就是一个多世纪。早些年,据说中国日报、世界日报等多家媒体还曾专门为此作了报道,称这竹签船票是世间罕见。

19891月,飞云江上第一座大桥——飞云江大桥通车,渡口原来的汽车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渡人的轮船至今依然还在江上往来,虽然坐船的人越来越少,但也有不少瑞安人会来这里找找往日的记忆,甚至有些年轻父母会带着孩子来这里坐船体验,这也许就是瑞安人的怀旧情结吧

另:《瑞安城有故事》诚向社会征集有关于瑞安历史的有意思的故事或线索,如果您有好的故事,欢迎给我们留言。

评论·92
读友_XUKKX9
来自浙江温州2023年6月30日
66
X4FRD9
来自浙江温州2023年6月30日
海洋锋
1
来自浙江温州2023年6月3日
👍
动动小手指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31日
这是为啥呢?
小耶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31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乘着S2游瑞安

推荐新闻

瑞安城有故事㉔南宋陈傅良的“高考宝典”

2023-05-01
浏览量1.3万

瑞安城有故事㉕大思想家叶适母亲忍苦持家,让4个孩子读书成为士人家庭

2023-05-14
浏览量3.1万

瑞安城有故事㉖能说流利英语的清末民初瑞安首位女校长

2023-05-21
浏览量2.6万
我说两句…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