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畲村共同富裕。8月19日,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组织39余位会员来到海拔400多米的高楼镇民族村,开展调研采风活动。
雨后的山间,云雾缭绕,巴士经过蜿蜒的山路,白云深处便是高楼镇民族村。据悉,民族村依山而建,且分散成多个小村落。村中林地多,耕地少,村民以种植土豆、番薯等农作物为主。全村登记人口568人,人员大多外迁,常住人口88人,且多为老人。
作为瑞安市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高楼镇民族村一直是当地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也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对象,每年享受民族专项发展资金政策。该村在2020年曾被评为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村里现有村门牌坊、古树休闲台、荷花叠池、沿溪游步道等设施建设,还开发挖掘了民族村“仙水”民间传说故事,打造了泉山婆婆报书馆、畲侨文化展示馆,举办过瑞安市首届“三月三”高楼畲乡民俗文化节。今年以来,他们正在打造石榴红家园,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周边民宿预计在10月份就可对外预约开放。
塘下镇鲍四小学校长雷本科,是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也是土生土长的高楼镇民族村人。2017年他曾主动请缨,成为民族村的挂职第一书记兼农村指导员,带领乡亲们探索共富之路。他带着会员朋友们漫步在乡间小道,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畲族的古老建筑,并深入畲族村民家中,了解畲族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学会顾问施正勋感慨道:“我去过瑞安很多地方,但还是第一次体验到畬乡的现实生活。”
随后,一行人来到“泉山婆婆”报书馆,它由雷本科于2021年4月创办,是一个集阅读交流、品酒喝茶、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活动场所。馆内主要的阅读资料是雷本科20多年的剪报资料,编辑成线装古书式的“报书”。报书馆第二进空间为“泉山婆婆”茶馆,第三进空间为“畲酿酒窖”。此处也是民族村旅游的打卡点之一。
最近,雷本科还谋划了一个认种“畲药绿化带”项目,计划在村庄的道路两侧种植食凉茶、小香勾、白山毛桃根等十种畲族特有药用植物,既美化村庄环境,又能传承畲药文化。民族村村委会副主任雷蕾特地穿上了畲族的传统喜庆服饰,为大家介绍村里的农旅方面情况。当天,他们还举行了“畲药绿化带”认种仪式。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俞颖,代表学会向民族村捐资3000元,认种村口的一段“畲药绿化带”项目。俞颖表示,通过这次认种,主要是希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注民族村的发展,助力民族村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下午,采风团一行在石榴红家园召开座谈会,一起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学会副会长陈关杰建议,筛选重点资源、优势资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推广模式,不随大流;畲族特色产品要合规合法,标准化生产,做好品牌保护。秘书长潘勤勇表示,要严格按照村庄规划建设项目,高标准打造几个现代化的种养基地,做好农产品的文创设计,下功夫做好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文章。会长俞颖在做总结发言时表示,民族村的发展需要内外兼修,“内”是指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底蕴,练好内功凸显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外”是指对外扩大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助推畲乡全面发展。
此次活动,会员们实地探访了高楼镇民族村的畲族文化发展、旅游现状等内容,为会员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活动后,会员们将以文学作品、摄影摄像等形式展现高楼镇民族村的畲族文化、地方特色、民宿开发等,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推荐新闻


夏季流行病,瑞安这些名医曾有高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