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不需要结局”华夏这本书延续了五千年之久,至今仍在发展。洋人观瓷国,河清海晏,太平盛世。皆誉不绝口。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碧血染红的天地……
国防教育历史之悠长,振奋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激励着九州大家庭每位成员的爱国灵魂,它的意义是会永远流传下去的!将社稷与国防视为信仰,就此,又是一位英雄的“诞生”……
功标青史是许多文人志士的抱负,但总会有人出于对国家纯粹的热爱,他们会选择“事了拂衣去”。在我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有一位老人——张富清,他就是这样的人。1948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随着一声枪响,壶梯山战役拉开序幕;同月末,在军人们的畅谈欢笑中,我军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富清战士临危不惧,蹈锋饮血,荣获了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的称号。不久,新中国成立,这个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中国人民在为新中国成立感到欢喜,这欢喜就像突然间高涨的海水溢出天外般,而大家对军人们的感恩也包括在了其中,在那时候,立志保家卫国的人太多了,历史不可能将每个人都记住,可历史记载的某一人的一生,又是千千万万个相似的人生,总有他们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故事如雨点下落,滴答一声,就到了2018年末,因为国家的一次调查登记,这个故事才得以迎来崭新的一页,而从前泛黄的纸页,才被人们知晓。他报效国家,是打心眼里的爱国。他在此期间还做过很多无私奉献的事,又是如此纯爱国家。他的身份人尽皆知了,他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可他还是一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如果他知道自己为国效力的时间不多了,我认为他的选择还会是永恒不变。2022年12月,老战士去到了另一个世界,可他的事迹不会就此磨灭。
强国复兴,不只是一代人的目标,是每代中华人民共同的愿景。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也许从站在国旗下宣誓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他的青春是备尝艰苦的。18岁,一生的大好时光才刚起步,而他——陈祥榕,他将这热烈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职业。不,不是职业,是自己的信仰。入伍前,他的家人给他饯行,他的慈母言:“再苦也不能当逃兵”,他说:“死也要死在边疆上!”他刚入伍是时,写了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口号对于刚入伍的他而言,是喊得挺“大”的吧,可是,他做到了。2020年5月初,印军越线寻衅滋事。19岁的少年,没有退缩。6月中旬,他与他的战友在沙场慷慨破敌,为国死。他们成功了打退了敌军,可是陈祥榕无法见证这份喜悦了。他应了他那句话,“死也要死在边疆上!”
华夏从古至今,不缺英雄,他们共赴自己的使命,不曾忘旧事遗志。他们的坚定意志使我钦佩不已。往后,我相信,我们这辈人会依然矢志不渝,向前奔赴!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编辑 | 江倩倩
审核 | 江倩倩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