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推动诉源治理”为主题,发布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其中,瑞安市人民法院马屿人民法庭(以下简称“马屿法庭”)《健全家事审判工作机制 守护家庭“小平安”》案例入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近年来,马屿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守护家庭这一社会“最小单元”,坚持调解纠纷、保护弱者、情感修复,强化家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以家庭和谐“小平安”推动社会和谐“大平安”。
“平安大姐”入户宣传
“平安大姐”调解队是马屿法庭深化诉源治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这支由辖区26名村妇联主席和94名“大姐助手”组成的专业家事调解队伍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累计参与家事纠纷调解1020件,家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38天下降至19天。为了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马屿法庭将各村社划分为3至7个片区,选配1名“微大姐”,组建“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调解员”的“镇村片”三级联络群;推行村居挂牌预约调解机制,筛选6名优秀“平安大姐”入驻镇社会治理中心,在辖区10个村设置“平安大姐”联络点、110个村分发“平安大姐”全员联络手册,多次开展村民预约调解。
近年来,马屿法庭将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贯穿家事案件处理全过程,构建立体化司法保护网络,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为老人开辟“适老扶弱”专区,配备老花镜、轮椅、无障碍通道等物资设施,创新家事陪同诉讼、乡音庭审、真实意愿审查等机制;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代表机制,率先在离婚案件中适用子女抚养能力量化赋分评定机制,探索未成年子女抚养探望承诺书制度;在帮扶“弱者”方面更是引入数智协同理念,研发“法护家安”反家暴人身保护应用模块,与公安、妇联、社会治理中心多跨协同,实现家暴事件数据归集与分析预警。
此外,马屿法庭还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判后,建立家事案件诉后回访机制,对夫妻调解和好、涉子女抚养、涉家暴等案件,“一案一策”制定司法诊疗方案,跟踪修复家庭裂痕。5年来,借助实地走访、电话询访等方式累计回访家事案件300余件。
司法温情巧解家事“千千结”。 随着家事纠纷调解机制和审判模式的不断完善,2018年至2022年,马屿法庭家事案件收案数下降27.3%,调撤率从57.3%提升至88.6%。该法庭也先后荣获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示范“妇女微家”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