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蹴鞠”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
编辑:印青
2023-09-24 11:123762阅读

束发,着宋代服饰的小球员们,以脚背、腿部等身体部位颠球,时而对踢,时而围成圈踢,动作尽显宋风雅韵……9月23日,由萧山区选送的“宋韵蹴鞠”,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个暖场节目体育秀《快乐家园》,向世界展示宋韵文化,传承中华风雅。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宋朝,蹴鞠运动风靡一时,成为全国性的娱乐、体育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宋韵蹴鞠”为何能登上亚洲级、世界级的“亚运舞台”?
这背后,是一段萧山与时间赛跑、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战场、主阵地,萧山要拿什么节目展示给全世界人民?
“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总导演罗可歌商量后,我们当时考虑两个方向,一是群众基础要好;二是得呈现地方特色文化,体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这一文化又需要跟体育相关。”萧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简言之,就是要打造一个集优秀传统文化、宋韵特色和竞技体育三者完美融合的特色项目。
在非遗的十大门类中,传统体育是其中一大门类。其中“国遗”蹴鞠,发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宋代,在杭州南宋时期的皇城,是一项非常受百姓欢迎的潮流运动。
“既然蹴鞠曾经在杭州这么火,我们就想把它继续传承和推广下去。”区文旅局党委书记陆敏介绍,选择“宋韵蹴鞠”,就是要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亚运舞台”上展示给全世界人民看。“同时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非遗融入时代、融入现代生活。”
“宋韵蹴鞠”定了,怎么演?
今年6月,萧山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李萍邀请了来自山东的蹴鞠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同时在萧山区足球基础最好的两所学校——高桥小学、北干小学的足球队员中进行选拔。
当传承人得知要在2个月内,帮助孩子们完成一场高水平的蹴鞠表演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其他地方都要练上几年才能上台呢!”

GetAttachment.jpg

“家门口的亚运会,怎么能少了我们萧山的节目?”今年7月起,区文旅局和蹴鞠传承人从两所学校的足球队员中选拔出35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刚上小学三年级,最大的正读小学六年级。

这35名足球小将的集结,也来之不易。

GetAttachment.jpg

此次亚运会暖场节目的展演地点是“大莲花”,由于场地面积大,需要至少36人的展演队伍,才能呈现舞台效果。起初,李萍和团队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中进行选拔,经过几轮筛选后,因为人数不够,又将学生年龄延伸到五六年级中,经过一轮轮筛选,最终确定35名小演员。
另一方面,孩子们的颠球水平也有待提升。与现代足球相比,蹴鞠表演以展现宋韵的趣味性为主,注重颠球技术的呈现,节目中有单人蹴鞠、双人蹴鞠等形式。这对于足球队的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花大量时间集训。

GetAttachment.jpg

在高桥小学南江校区的体育馆内,从暑假至今,孩子们基本每天集训5小时,一天集训2次,暑假期间几乎无休,回家还要继续完成“颠球”作业。
“集训前两周,没有休息过一天,有老师和家长来反映,孩子们身上都起湿疹了。”高桥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当时处于高温天气,室内没有空调,每次训练孩子们都要湿透好几身衣服,所以后来就安排大家在清晨和夜间训练。“蹴鞠球是牛皮做的,因为踢得太厉害,很多人的球踢裂了,要换球。”
在颠球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区文化馆还邀请了杭州市文化馆的朱亚莲老师对舞蹈进行编排,使“宋韵蹴鞠”既呈现出传统蹴鞠技艺,又能通过蹴鞠形式、队形变换等,体现宋韵雅趣的特色。

GetAttachment.jpg

在区教育局,高桥小学、北干小学和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下,“萧山速度”尽显:今年8月下旬,“宋韵蹴鞠”的表演视频通过了总导演的“认证”;如今,每个小球员都练成了一身绝活,基本可以连续颠球两三百个不落地。
“通过‘宋韵蹴鞠’节目的排练,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还为全体学生播种下文化和体育的种子,开出文化自信的花。”李萍很欣慰。
“宋韵蹴鞠”的亮相,也正如罗导所说的,“本次仪式前表演,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为核心理念,欢乐、喜庆为主基调,向全世界诠释千年文化传承的新时代风采。”

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童宇倩、何可人

评论·10
读友_B4DYP9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26日
宋韵蹴鞠亮相开幕式
青灯紫焰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25日
有点像足球。
读友_N3YMR9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25日
大家辛苦了
读友_NM6HK9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25日
小朋友们很棒
幽鸣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25日
展现宋韵的趣味性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