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庆中秋|“弄堂月饼”为何如此火?
掌上奉化客户端 记者 李露
2023-09-29 09:44214阅读

“八月十六中秋天,月饼馅子嵌嘞甜;新米蜂糕红印添,四亲八眷都送遍。”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已经成为该节日标配的“仪式感”。作为一名奉化本地人,被朋友问及有啥好吃的月饼时,下意识脱口而出的必然是“弄堂月饼”。

“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到“弄堂月饼”身上恰如其分。因最先开在奉化惠政路的一条小巷子里,每年旺季这里都排着长长的队,老少皆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弄堂月饼”为何如此火爆呢?

三十多年前,众品阁月饼创始人毛家四兄弟在奉化惠政路的弄堂深处门口,用毛笔写上大大的“月饼”两字,“弄堂月饼”的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临近中秋,众品阁弄堂月饼厂内,师傅们忙得不可开交。馅料调配、和面、包馅、压模、烘烤、出炉、包装……一盘盘泛着金黄油光的手工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

惠政路拆迁,毛家兄弟花重金新建了厂房,根据国家标准成立了现代化标准化车间,但要做出正宗的“弄堂月饼”,仍然是机器无法完成的,所以目前依旧坚持采用手工制作。

尽管市场上新馅料、新口味的月饼层出不穷,烘烤的工具在变,但“老月饼”的制作的工序没有变,面团、馅料全部由手工制作,无论包装还是销售价格,仍然走平民路线。三十多年来,“弄堂月饼”保留最朴质的做法,使用芝麻、松子、核桃肉等原材料,没有猎奇的口感,没有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仅有椒油、苔菜等几款口味。

除了“弄堂月饼”,奉化的昇仟月饼,宁海的水角凌,还有邱隘市场香奇麦蛋糕店的“街巷月饼”这两年也走红民间,在一众大牌、新潮月饼中“杀”开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关于这些传统月饼“排长队”“被抢购”的话题。

在这个高度依赖机械化的时代,纯手工的制作为小小的饼子染上了一份温度。或许,这就是民众争相购买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手工月饼,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同时,也留住了很多市民的记忆。

多年之前,“弄堂月饼”还仅限于本地的特定人群市场,而如今,其“出圈”后,经常可以在各大快递公司看到它的身影,这之中不乏很多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件。

从小众到“出圈”,从偏居一隅到远渡重洋,“弄堂月饼”爆红后,除了现场购买,也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奉化人通过微信等下单,将“家乡的味道”装进快递箱,寄往全国各地。

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弄堂月饼”不仅承载了其儿时的记忆,也寄托了对家人的相思。异乡漂泊的人,即便在他乡生活得很好,也会在满月之下想起家乡的模样。这时,一口新鲜出炉的月饼,浓浓的香味夹杂着烟火气,让人垂涎欲滴,是不少人中秋节难以割舍的独特美食和乡愁记忆。

不少到店购买“弄堂月饼”的顾客对笔者说,家人点名要“弄堂月饼”,尤其是在外的亲戚,称出了宁波再也买不到苔菜口味的传统手工月饼。那些70后更是对笔者回忆起了“小时候兄弟姐妹几个吃一块月饼……”的场景。

可以这么说,“弄堂月饼”作为一家月饼店,凝聚了数代人的乡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眼下,如何让传统手工走得更远,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是当下众多月饼遇到的难题。

作为烘焙的细分领域,月饼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庞大的月饼市场吸引了众多消费头部公司跨界涉足。

今年,良渚博物院继续与杭州“知味观”推出联名月饼;大白兔跨界冠生园推出首款月饼礼盒;网红雪糕品牌钟薛高与熊猫工厂合作,推出了以熊猫元素为创新概念的中秋礼盒——“花好月圆”月饼冰淇淋礼盒……

反观宁波月饼市场,传统的宁波月饼生产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手工制作只能满足一些老客户的需要。新变化也不多,热销品种基本与前两年相差无几。

事实上,决胜的关键,不只在精准营销,还在长期眼光。

诚然,传统月饼本身自带流量属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加大继承和发扬力度,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用新原料、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吸引90后、00后,让这些以“弄堂月饼”为代表的传统月饼走得更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赵蕊 校对 江仕威 终审 陈海波

评论·2
读友_BZ3SZ9
来自浙江宁波2023年9月29日
关注
读友_BZ32W9
来自浙江宁波2023年9月29日
关注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网络中国节·中秋

我说两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