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1079“记者故事”特辑|何可人】不变的是那份热爱新闻事业的初心
来源:融视听编辑:印青
2023-11-23 18:034409阅读


何可人|“记者故事”特辑

她大学毕业进入媒体行业,至今已有19年。从纸媒转战网媒,从新媒体转战全媒体,如今她又站在了时政报道的前沿阵地,从业19年来,转型,一直是她的“styl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在工作中一直坚持的信条。本期《对话1079》节目,对话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何可人。


本期对话1079嘉宾何可人

▲点击收听 


【荣誉榜】

1

2008、2009年度:新闻编辑综合优胜第一名、报社年度十佳新闻工作者;

2

2012年12月7日:萧山网经营收入冲千万十大功臣;

3

2012、2013年度萧山网“十佳经营工作者”;

4

2014、2015年度报社“双十佳员工”,推荐杭报集团优秀党员;

5

2016、2017年度杭报集团优秀员工;

6

2021年11月8日:杭报集团2021最佳记者(编辑);

7

2023年11月7日: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首届“融媒之星”。


令何可人记忆深刻的第一次“大转型”,是2008年。经历了记者、周刊编辑岗位近四年的历练,她成为一名新闻版编辑。转型第一年,何可人遇到了不平凡的一年:风雪之夜,她参与编排《雪袭年关》专版;大地震时,她参与编排《抗震救灾》专版;奥运圆梦,她又参与《奥运天天报》及奥运专版的编排……无数次,她和同事们从白昼奋战到了白昼,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沉浸在每一天的白纸黑字中。



何可人的第二次“大转型”,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她已转战网媒两年,第一次以活动方案制作者和现场活动统筹者的角色,参与世界级活动——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两项重要活动的承办工作。她熬了好几夜,方案磨了再磨,一遍遍在脑海中预演着流程,力求把每一个细节抠到最细:几分几秒,进行什么环节、需要哪些人做什么事、还有哪些需要配合的人或物,除了Plan A还得有应对突发的Plan B……最终,她做出了近7000字的活动细化方案。当时一位资深主持人拿到方案后对她说,这是他见过最细致的方案。这句话,何可人铭记到今天,一直是对她工作上不断精益求精的激励。



何可人打趣地说:“我怀疑职业生涯可能也有所谓的“七年之痒”吧。2020年,我开始第三次“大转型”。这年6月1日,我放弃萧山网的总监职务和待遇,重回报社大本营,重返记者岗位。”和2004年刚进入报社时一样,何可人跑着同样的文旅线,一切仿佛时光回流。青春,自然是一去不复返了。但青春的激情可以长久延续。何可人深刻知道自己的内心还有不老的新闻理想和热情。2021年11月,何可人面临新一次转型:从民生报道为主,转型为时政记者。站位要高、视野要广、文字要精炼精准……新的岗位,对她提出新的职业要求。工作不停歇,转型不止步。何可人把每一次新的岗位、每一项新的任务都当成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的契机。正是这一次次转型,让她拥有了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体验。



如今,何可人加入到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大家庭中,媒体融合这一次,她仍带着她的信条,全力以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一直坚持的工作信条,何可人说,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个视频、每一张照片都是有署名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得起这个署名,对自己手上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何可人的内心会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读者,我会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始终想读者所想,才能写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



一路走来,何可人经历了“记者→编辑→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管理者→全媒体记者”的一个轮回,并幸运地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了实践的积累,成长为能写新闻、能编杂志、能做新媒、能拍图片、能做视频、能统筹执行大型活动的全能媒体人,这让她有信心去适应每一个新角色、承担每一项新任务。


2023年9月4日 3版 亚运场馆工作体验报道

2023年10月9日 7版 亚运


弹指一挥间,何可人在新闻战线上已奋斗19年,初心难忘,她始终保持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何可人说,她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一名新闻匠人,择一事终一生!





收听预告



本期《对话1079》嘉宾

何可人


---------------

 调频107.9兆赫 

 11月24日(周五)

12:30

也可以通过下载“萧山发布”APP点播收听



 

文/采制

记者忆彤

音频后期制作|忆彤

编辑|杨舒羚

责编|王晓涛

评论·1
奇奇蒂蒂3587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11月24日
厉害了记者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