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棵古树,树龄最小的都有200多岁了,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生物学价值,更是报恩寺这座历史文化遗迹的守护者和见证者。”12月13日,平武县林草局专家在对县城报恩寺中的古树名木进行生长状态会诊时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平武县林草局组织专家分片区对古树名木进行会诊,经过现场踏勘、会诊讨论,全面剖析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和当前生长状况,遵循“一树一策、标本兼治、科学谨慎”的原则,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提出了专业性意见。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的痕迹。古树名木也是珍贵的植物基因资源、宝贵的景观资源、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具有多重的重要价值。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平武县,因地处盆周山区,属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林木资源,留下了众多的古树名木。

“我县于2018年起正式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对现存的古树名木分别进行了登记、编号、造册、建档,详细记录了树木信息,明确了管护责任单位,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加大了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平武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截至2023年9月,平武全县系统在册古树名木共331株。其中,一级古树61株,二级古树79株,三级古树191株,共涉及34个科,51个属,60个种。

据悉,平武县自2021年底全面推行林长制,通过以“林”谋兴,以“长”统林,以“制”持久,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就是该县林长制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树名木,平武县2022—2023年实施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0万元,涉及水晶镇、古城镇、高村乡、县文管所等8个单位,对14株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通过以保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提升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同时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的新理念。
同时,平武县将古树名木与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让市民更易亲近古树名木,实现从“外”到“内”的整体提升,让更多市民了解、爱护古树,讲好古树故事。“立足林长制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已建成两个古树小微公园。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坚持‘一树一策’原则,根据专家保护复壮意见,加快制定保护复壮方案,落实保护复壮措施。同时持续加强古树名木巡查保护和宣传科普,打好保护‘组合拳’。”平武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平武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馨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