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南极点探险系列②|​亿万年的孤独
天瑞地安客户端特约记者 蔡桂顺 编辑 陈良和 责编 管舒勤
2023-12-23 10:274.9万阅读

坐在开往上海浦东机场的地铁里,思绪纷飞,一直在想着那个地方。那里,一昼夜就是一年。太阳一年只升一次,只落一次。每次半年。这个地方就是世界的底部,地球最南的地方:南极点。

南极点在南纬90°,即地轴穿越点。这片白色的大地是蓝色星球上最遥远、最神秘、最孤独、最寒冷的高原陆地,海拔3000多米,都是冰冻。想象一下,一个面积达1424.5万平方公里、高度达3千米的大冰块,像锅盖一样扣在地球的底部,把它封得严严实实。这个冰盖是地球上距离我们最远的远方,七大洲中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原生大陆。

这次我们探险队将先在南纬80度的联合冰川营地休整,再视天气情况择日换巴斯勒BT-67滑雪机登顶南极点附近,再徒步1个地理经度(约80公里)到达南极极点。

这是一个个体的人生里程碑。   

1911年以来,全世界每年仅有不到一两百人(含科考队、探险队、少量游客)抵达这个世界的尽头。2020年到2022年,因为新冠疫情,除了各国科考站的工作人员,无人抵达极点。很幸运,我们这次属于疫情之后第一批远征南极点的人。但是因为环境、天气、通讯、后勤补给等因素,包括极地向导在内,每批次的人数在20人之内。

对具有探险精神的人而已,南极点是一个具有黑洞般吸引力的存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有篇《伟大的悲剧》,讲的就是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类的铁血故事。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及队友首次到达南极点时的照片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4个探险队员从鲸鱼湾出发,攀越希尔伯格冰川,经历千辛万苦,将挪威国旗插上了南纬90度,成为有史以来征服南极点的第一人。

斯科特和队员们

1912年1月17日,阿蒙森的竞争对手、从罗斯岛大本营出发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到达极点,他比阿蒙森晚一个月抵达,主要的原因是阿蒙森带了十八条适应雪地生存的狗,而斯科特错误地选择了将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结果那些马匹全部在途中冻死了。

两支南极点探险队的探险线路

更悲壮的是,由于在回程中遇到暴风雪,斯科特和伙伴们最终永远留在了南极大陆,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斯科特在最后留给妻子的信中有一段话,令人动容:

“亲爱的,在这里写信很困难,因为气温实在太低了——零下70 摄氏度,而且除了帐篷,没有其他遮蔽的东西。你知道我一直很爱你,你知道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比起舒服地躺在家里,这趟旅程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可是啊,付出的代价是如此沉重——我再也见不到你最最可爱的脸庞了。”

探险家沙克尔顿说过:“我们的确没能到达南极点,但后来者可以追寻我们的足迹,如果他们失败了,人们还会继续。因为我相信,探索未知之地是人类的天性。唯一真正的失败,是我们不再去探索。”诚哉斯言。

我们此行的后半段行程,走的就是当年斯科特阿蒙森首次到达南极点走的线路,以致敬极点探险先驱们。

1957年,在现在的南极极点金属球附近,美国人建了南极点科考站,这是地球上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南极点探险先驱,该科考站就叫“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南极点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终年覆盖在南极点上面的冰雪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所以,科学家每年都要在12月底重新标定一次南极点的最新位置,立上标杆。

南极点地理标志物。1959年签订《南极条约》时,中国不是缔约国,所以在南极点的12枚缔约国国旗里,没有中国国旗。1985年10月7日,在第13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在这里,地理和时间,仿佛在此失去了世间的意义,因为这里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站在这里,一只脚在西半球,一只脚在东半球;一边是今天,一边是明天。

在极点向外踏出一步,就可以说是地球之外的“外星球”了。

当我们成功抵达南极点后,探险队会在南极点露营一个“晚上”,在自己人生里程碑上刻上地球极点的足迹,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回去后可以讲很久很久的故事。

12月的南极点,极昼奇景变幻,让人恍如隔世,心灵战栗。在真正的世界尽头,你会向内探寻、审视自己,体验个体生命如尘埃般的微小。

苏东坡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宇宙洪荒面前,在亿万年亘古不变的孤独面前,我们算什么?

评论·2
读友_吃货
1
来自浙江温州2023年12月23日
有勇气点赞真羡慕蔡老师
读友_XYLM79
1
来自浙江舟山2023年12月23日
真是羡慕啊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老蔡南极点探险系列

推荐新闻

老蔡南极点探险系列①|追梦赤子心

2023-12-22
浏览量10.0万

拜植物为师

2023-12-20
浏览量2.0万

劳作

2023-12-18
浏览量2.2万
我说两句…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