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客户端
观三衢 通天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奔涌不息。
五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有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在三衢大地生生不息,催人奋进。
翻开衢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五年长卷,浓墨重彩、繁花似锦——
一场场青春洋溢的理论宣讲,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贴近人民群众,讲述新时代的“衢州故事”;
一场场文化活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成为涤荡心灵、铸魂育人的精神洗礼;
一束束道德微光汇聚成“最美三衢”,成为照亮衢州现代文明的城市之光……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我市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思想之光照亮伟大征程,用精神伟力焕发时代活力,建设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的版图日渐清晰,汇聚成了万众一心、时不我待的进取力量。
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伟力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底,衢州市“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喜讯连连: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导则》标准化项目,“南孔清风——8090说清廉专题宣讲荣获“浙江省廉洁文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从2020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市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到如今衢州全方位推动8090迭代升级为“8090+”,衢州的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一以贯之走在前列。创新推出了宣讲名师工作室培育、网络直播宣讲等形式,全市域一体化部署推进,形成“市内+市外”“体制内+体制外”“专业+业余”“专家+青年”的崭新宣讲格局,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断注入新活力。
欲立事,先立心。五年来,衢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习贯彻热潮持续升温。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深入实施“理论铸魂”工程,大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题教育、“八八战略”二十周年、省市委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学习,高频次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宏大力量。
在全省首创建立市委领导领读领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建立完善主题发布、区块负责、队伍培养、结果运用闭环管理机制,完善区块常态化管理模式,推动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等高端智库合作。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发布《基于“衢州指示”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思想的萌发实践研究》,明确提出衢州是“第二个结合”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实践地。
思想在实践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凝聚。深化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通过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这股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力量源泉,涵养了衢州人的精神气质,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筑牢了思想根基。
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名副其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2022年7月,“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在全员发动、广泛征集、深入研讨、评选论证的基础上,正式向社会发布。一年多来,这短短12个字走进千家万户、浸润三衢大地,得到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养成,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积淀。衢州的城市自信来源于南孔古城的人文底气。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部新国风音乐剧《南孔》在微信朋友圈持续刷屏。这是衢州打造的全国首部以南孔文化为题材的音乐剧,被誉为“中国式音乐剧的开先之作”,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巡演近30场,引起巨大反响,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优秀剧目。
为大力挖掘、传承和弘扬“两子文化”,衢州连续20年举办祭孔大典,高规格举办国际儒学论坛,投资51.2亿元全面实施“古城三修”工程,儒学文化产业园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系列案例获得第七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衢州有礼”升级成为“浙江有礼”。成功举办世界青少年围棋论坛、首届“衢州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国内首部单项体育法规――《衢州市围棋发展振兴条例》出台并正式实施,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结硕果,衢州市围棋校际联赛创造单场地多人对弈吉尼斯世界纪录,烂柯围棋文化蓄势待发……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衢州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一场接一场的演唱会让衢州成功出圈,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带火了衢州的文旅经济,流量变成了“留量”;累计开展“星光码头”“一周一宝”等文艺赋美活动9000余场,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市文化艺术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市体育中心、鹿鸣山文化院街相继亮相,极大丰富了衢州人的文体生活……
文化的力量,深远持久;文明的魅力,浸润人心。衢州连续12年组织开展“最美衢州人”选树活动,身边的“最美”汇聚起榜样的力量,推进了全域文明的提升。“早餐奶奶”毛师花、“92岁红色讲解员”林翠娥等一批“身边的英雄”,不断诠释着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
见贤思齐,“有礼”之花在衢州全域绽放。2020年,衢州以全国第四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在2021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位列114个复评地级市第一位;获批“餐饮服务领域公筷公勺推广使用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以新时代文明风尚推动构建市域德治体系》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1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衢州有礼馆)、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3个实践所、1598个实践站、513个实践点,全市覆盖率达100%,成功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67万“小锦鲤”志愿者成为衢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衢州有礼”融入了市域社会治理各环节、全过程。
持续壮大主流舆论
“衢州故事”声名远播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专门提到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援救再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衢州持续壮大主流舆论,“衢州故事”频繁登上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和黄金时段,2023年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4600余篇,2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71次登上《人民日报》,88次登上《浙江日报》头版。一件件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把新时代的“衢州故事”送达指尖、传到耳边、沁润心间。
奋进新时代,底色是人心,关键在舆论。通过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全力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的精神力量逐渐凝聚——
主题宣传有声有色。紧扣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围绕主题教育、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等主题开展宣传,浓厚宣传氛围。召开衢州市委“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衢州展区精彩亮相,得到社会各级的关注好评。
外宣工作持续发力。围绕千万工程、“八八战略”20周年、工业强市等主题,邀请中央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人民日报“千万工程”20周年、光明日报“千万工程”全媒体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采风等多批央媒采访团走进衢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推出了一系列质量优、关注度高的重磅报道。衢州美丽乡村、千万工程建设成效被“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相关报道海外浏览量超1000万次。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市级媒体在全省第二轮融合改革中实现率先挂牌,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流量说话,重点打造“三衢”客户端,全媒体矩阵对全市主流人群基本实现全覆盖。构建全市域监督类栏目矩阵,推出《聚焦》《请人民阅卷》等媒体监督栏目,助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鼓与呼。
网络生态持续净化。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主题,推出原创稿3364条,阅读量超1000万。用好“新莓汇”“信安圈”等载体,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讲好“衢州故事”、传播“衢州声音”。深化网络信用试点,“衢州市创新网络信用监管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案例入选中国网络文明大会“2023年城市网络文明典型案例”,并在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作宣介推广。
城市品牌争先进位。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广泛宣传推介城市品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亮相外滩之窗、“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和天津之眼,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年,衢州位列中国地级市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第33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衢州、走进衢州,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和全域旅游桥头堡未来可期。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时间也是最好的见证者。近年来,衢州宣传文化战线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并结合主题教育,建立常态化问需破难解题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两勤两专能力建设,全方位重塑组织新形态、干部好状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最终汇聚起255万衢州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中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的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使命,面对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目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持续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贡献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力量。
观三衢 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