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中共常山县委党校:不忘初心 打造领导干部锤炼党性“大熔炉”
三衢客户端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张铨金
2024-02-29 10:073796阅读

七十余载初心不改,七十多年使命在肩。

中共常山县委党校航拍。

建校于1952年5月的中共常山县委党校,几度迁址,2019年启用了新校区。七十余年来,变化的是校区,不变的是忠诚。随着校园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换代、课程体系日趋成熟,坚定“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常山县委党校围绕共同富裕、山区26县“一县一策”、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争先意识,全面推动教学质量“提速增效”,持续加快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全力推进办学品牌“提档升级”,通过优化办学格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政治过硬、理论扎实、学养丰厚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和高素质人才,为常山走好共同富裕赶考路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和组织保障。同时,培训对象开始辐射全国,逐渐形成了独具常山特色的品牌影响力。

在过去一年里,常山县委党校精准聚焦全省“标杆引领类”党校创建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发展模式,推动党校各项事业发展。聚焦“党支部书记学院”品牌打造,在主责主业、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和理论宣传上持续发力,积极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理论宣传主阵地、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培训学员6406人次,并成功创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获评浙江省文明单位。

强阵地

教育培训铸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这些经典论述,为做好党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常山县委党校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主业主课,推进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双管齐下”,建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金融专班在“两山”合作社现场教学。

创新内容铸品牌。常山县委党校与省委党校、浙大马院、市委党校、衢州学院开展合作,通过吸纳部分优质课程入库,促进本校课程体系迭代升级。以“1+3+4”课程体系(“1”即开设“书记第一课”;“3”即设置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宋诗之河3条精品现场教学路线;“4”即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履职实务4大课程模块)建设为重点,积极拓展培训平台,创新教学方式,确保党校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开发专题课程,设置不同模块,精心打磨后形成“精品课程库”。目前已开发了全面从严治党、支部书记研学、应急管理等36堂模块专题课程,不断优化的教学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进党校授课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常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永兴相告,去年,共有12名县委领导班子成员走进党校课堂授课。去年4月7日,常山县委党校在全省党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提升培训教学提升工程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

打造特色铸品牌。挖掘“早上好”基层党建品牌资源,常山县委党校成立了党支部书记学院。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办学机制,与安徽休宁县委党校、杭州建德市委党校、金华武义县委党校、衢州市委机关工委等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推行“一班一策”模式,有效提升了培训效率。去年,常山县委党校共举办外培班26期,培训1146人次,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具有常山特色的党校教育培训品牌。

围绕服务铸品牌。紧扣“三色校园”(红色学府、绿色开放、金色智慧)建设目标,不断夯实基础设施、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植入常山宋诗文化、柚石文化等地方元素,打造了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场景。结合实际,常山县委党校制定了后勤管理服务手册,对后勤资源要素实行全周期、无死角监管,进一步固化服务标准、细化服务流程、量化服务规范。通过建立业务培训、多维考评等机制,积极构建后勤服务闭环管理体系。让学员们在宾至如归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育培训的体验感。

强主业

教研咨政求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党校“要优化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攻关合力。”

鄂尔多斯东胜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学员在“早上好“支部书记研学基地现场教学。

过去一年,常山县委党校将党委政府工作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作为党校科研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开展对重大现实问题、突出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通过“领导带头、主动找题、集体发力”,5个课题获省级立项,12个课题列入市社科联课题。

激发潜能求突破。常山县委党校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扎实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教师“两专”能力提升,加大对“八八战略”专题、情景模拟实训课程等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精品课程”,提升了办学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去年,常山县委党校共举办县管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8期,普及843人次,新增全县青年党员干部道德法纪培训班等重点班次共4期,普及1983人次,教学培训的质与量都有了大飞跃。

深入基层求突破。去年,常山县委党校组织了45次党校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宣讲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起到了学理论明方向、聚人气树信心的效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同时,定期组织教师“送教下基层”提升基层党建水平。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理论宣讲和“送教下基层”活动,既调动了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延伸了党校教学教研的触角。多位讲师在各类宣讲比赛、微党课评比、讲书领学比赛中创下佳绩。

内外结合求突破。常山县委党校注重挖掘常山县域范围的“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开发了“逐梦达塘 共赏蝶变——常山县达塘村的振兴之路”“‘四片绿叶’绽放党的‘四力’”等一批具有常山辨识度的精品课程。利用与休宁县委党校、建德市委党校、武义县委党校、衢州市委机关工委等合作关系,取长补短,拓宽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与上级党校的沟通交流,得到了省委、市委党校的业务指导与教学帮扶。目前常山县委党校正在谋划与省内外党校以“合作项目”“课题招标”等形式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提升课程内容品质和科研成果档次。

强队伍

量身定制提素质

常山县委党校紧紧抓住教师素质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核心,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主题教育专题报告。

改善结构提素质。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外引+内培”,持续增加教研人员研究生学历人数与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去年,通过常山县“英才荟”、公开选调等平台,常山县委党校招引了7名硕士研究生,组建了一支能够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常山县机关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在何家乡江源村现场教学。

优化机制提素质。深化“年轻教师俱乐部”机制,量身制定“党校年轻教师成长计划”,明确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路径。完善“导师帮带制”,聘请党校、高校系统资深教授作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导师,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开展教学、科研课题申报、咨政、论文写作指导活动,夯实教师的科研基本功,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吴永兴相告,常山县委党校还通过鼓励年轻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业务竞赛,以赛提技、以比促学,多渠道、多途径、多模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常山县第十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案例教学:提升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应对能力。

拓展平台提素质。常山县委党校积极探索建立上挂下派、跟班访学等制度,全面开展上台说课、集体打磨、亮晒竞课,对课程开发实行全周期跟踪,提升课程质量。推动教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组织开展学术理论研讨会、教学竞赛等活动,尽快提高年轻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的作用,从中选聘一批兼职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帮带指导。接下去还将谋划建立专家工作室等引才机制,柔性引进一批知名专家,充实教学教研人才队伍。

为党育才使命光荣,为党献策责任重大。面对朝气蓬勃的新时代,面对创新涌动的新实践,面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衢州大势,党校作为领导干部锤炼党性“大熔炉”,任重而道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常山县委党校将继续扬优成势、加压奋进、持续突破。坚持“为党育才”,打造固本铸基的红色熔炉;坚持“为党献策”,打造赋能铸业的红色引擎;坚持“质量立校”,打造培根铸魂的红色阵地。持续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力争在全省党校系统“走前列、当先锋”。

来源:衢州日报 编辑:阮胜

推荐专题

【专题】聚焦2024衢州市两会

我说两句…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