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最晚龙灯亮相 独特习俗传承百年寓意美好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池欣桦 吕笑佩
2024-03-29 18:412.3万+阅读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迎龙灯成为民俗活动中颇受瞩目的一环。如今正月已过,年味散去,各地的迎龙灯活动早已结束,然而永康市江南街道山门头村与众不同,3月28日,该村举办了隆重的迎龙灯活动。

山门头村位于永康市南部,这里的传统习俗是在农历二月十九迎龙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和其他村相比晚了一个多月,可谓是永康最晚的龙灯。


傍晚6时许,200多桥板凳龙组成的龙灯亮相,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队伍最前头负责抬龙头的是几个年轻人,而且他们胸前都挂着大红花,特别喜庆。据介绍,这些戴着大红花的小伙子都是当年结婚的新郎官,村里的风俗就是要新郎官抬灯头,祝愿他们早生贵子。今年,村里有26位新郎官轮流抬龙头,村民郎海涛就是其中一位。“第一次抬龙头,感觉挺沉的,但是也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



据介绍,由新郎官抬灯头的习俗,和永康方言有关。在永康方言里,“灯”与“丁”同音,农历二月十九迎灯就有了“观音送子”的美好寓意。 因此,除了新郎抬龙灯,当年村里添丁的家庭也要报名迎龙灯。


“我们家迎十桥板凳龙,所以专门喊来了亲戚朋友帮忙抬灯,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大家一起聚一聚,热闹热闹。”去年村民郎建华家增添了新成员——一个可爱的女儿,按照村里的传统,参加了此次迎龙灯活动,与亲戚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今年很特别,今年是龙年,所以村民们说今年一定要把灯节组织好,要把我们村的传统习俗文化传承下去。”永康市江南街道山门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郎神起介绍道,除了迎灯日子与众不同,山门头村龙灯的灯头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龙灯灯头分为三层,为宫殿型,又称“观音亭”,上方绘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周围挂满了红灯笼,富丽堂皇,十分精巧。



独特的迎龙灯习俗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特别是拉灯环节,将活动推上高潮,引得在场的村民和市民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这一年中难得一见的场面。


游客吕卓航说:“因为知道今天迎龙灯,我特意从杭州早上回来的,一般来说我们永康都是元宵节前后迎龙灯,能感受到满满年味,今天现场氛围太热闹了,又像过年了一样。”



编辑│应栩漪

校对│董碧冰

二审│吕真珍

终审│程德胜

我说两句…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