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传统龙舟习俗文化内涵丰富,作为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旗还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瑞安龙舟竞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那么,关于瑞安龙舟旗,你了解多少?
瑞安龙舟旗的数量与颜色有讲究
“彩云如电鼓如雷,湖内舟分一线开。”清代瑞安诗人洪荫南曾把龙舟旗比喻为彩云。作为传统龙舟的标识,这道“彩云”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瑞安,龙舟的配置并非按村落来设定,而是依据村落内的殿(庙)数量来确定“龙舟额”的。因此,不是每个村都有一只龙舟的,有的村可能有好几只。比如,东山街道上埠村就有太史桥白龙、埭头青龙、天后宫黄龙、洗网桥黄龙四只龙舟。没有龙舟额的村,可以到其他地方借,借到了,才可以造龙舟、划龙舟。
每只龙舟都拥有独特的名称,如红龙(红鲵鲮)、黄龙、青龙等,而龙舟旗的颜色则与龙舟的名称相对应。
据202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瑞安全市有两百多只龙舟上水,有红龙、黄龙、蓝龙、绿龙、黑花、青龙、大青龙、小青龙、金龙、银龙、白龙、白底龙、白底黑纹龙、花龙、兰龙、灰色龙、深蓝龙、五彩龙、无色龙、自然色龙、凤龙等名号。龙舟颜色与五行配置有关,根据《温州旧俗史料》的说法,青是正色,所以莘塍东堂殿的龙娘为大青色。丰富的龙舟名称,也反映了瑞安龙舟旗颜色的多样性。尽管同一颜色的龙舟,其不同村居的龙舟旗镶边的颜色会有变化,但主色始终保持不变。
传统习俗,一舟配一旗,但也有例外,有两面旗、三面旗的。如,安阳街道双岙、塘下镇新居等地的龙舟为两面旗,双岙龙舟一面为三角旗,另一面为四方旗。据了解,塘下镇场桥一些村、三都里北垟的龙舟为三面旗;罗凤沙岙的龙舟为三面旗,前后为三角旗,中间则是蜈蚣旗。
有这么多这么丰富的龙舟旗,怪不得清代瑞安诗人曹应枢写道:“兴酣破浪冯夷趋,旌旗蔽江天接舻。”端午节期间,瑞安河面上百龙竞发,彩旗舞动,那也是彩旗的海洋啊。
瑞安龙舟旗多为三角旗
瑞安龙舟旗在温州地区中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尺寸较大,威风凛凛,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与温州市区龙舟象征性的小旗相比,瑞安龙舟旗更加醒目。瑞安龙舟旗一般为三角旗,以3m×3.5m、3.5m×4m规格居多。上望街道九里片的龙舟旗比其他地方要大,规格为5m×6.8m,龙娘的也是大旗,如莘塍大清河主旗的规格为5m×6.5m。这真的是“旗大如被”。
旗中间通常绣有一个大大的“令”字。但也有一些特例,如塘下赵宅的龙舟旗,因为是宋皇后裔,所以旗上写“趙”字。
旗的左边则竖绣着某某字号,如“莘塍大清河主”“董八青龙”“后里黄龙”“西门河头太白老龙”“西门旗杆青”“大史桥白龙”等。
改革开放后,温州地区开始出现女子参与划龙舟,有了凤龙。凤龙旗的颜色是依据各自村居龙舟的颜色,图案为凤,也有“令”字,左边字为“某某某凤龙”,如莘塍东堂殿的就绣有“莘塍东堂殿凤龙”字样,凤旗的规格相对小一些,通常为2m×2.5m。
此外,瑞安龙舟旗大小也因地而异,城关片、莘塍片的龙舟旗要比塘下片龙舟旗大一些,塘下龙舟旗通常规格为1.5m×1.9m。
除了三角旗外,瑞安还有其他款式,如长方形龙舟旗。东山街道下埠前岸龙舟旗称戒刀旗(1.28m×3m),为白龙,但旗为白、黑、红、蓝、绿五色。锦湖街道周岙村龙舟旗称解刀旗(菜刀)(1.2m×2.6m,旗杆长4.4m),龙舟旗上绣有“云锦白龙”等字。这两种旗上面没有“令”字。
玉海街道忠义街(塔儿头)、大沙堤、小沙堤,锦湖街道北门头(城北),莘塍街道南镇村等地的龙舟旗称蜈蚣旗,因旗杆放在中间,摇起来像蜈蚣而得名。南镇村龙舟旗绣有“缪壮济杨二府南镇村”(0.65m×3m);第三巷蜈蚣旗绣有“第三巷关圣殿凤尾龙舟”(0.65m×3.8m);塔儿头龙舟旗上绣着“凤尾黄龙”(0.35m×3.2m)。这些龙舟旗上也没有“令”字。
至于为什么有些龙舟旗是长方形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甚至于像下埠村的龙舟旗为什么是五色的,连村里六七十岁老人也已说不清楚了,只道“过去传下来就是这样的”。
同样代代相传的,还是龙舟旗的制作工艺与用料。龙舟旗的用料主要有布料、丝绸、彩带等。选料的讲究,主要是确保龙舟旗在竞渡中既能展现美观,又能经受住风浪的考验。龙舟旗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传统习俗和规范,如颜色、图案等。同时,也要结合各村居龙舟的特点,使龙舟旗更具辨识度。运用传统缝制技艺将各部分拼接在一起,并进行装饰,如镶嵌、刺绣、印花等。这些装饰不仅能增加龙舟旗的美感,还能突出各自龙舟的特色和个性。
瑞安龙舟旗大有文化
龙舟旗是传统龙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是龙舟竞渡中必不可少的道具。
民间划龙舟看点在斗龙,斗龙就要夺标,要争得胜利。龙舟旗还有个寓意,就是旗开得胜。据历史记载,明英宗在天顺七年(1463),为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颜厝镇马洲村龙舟御赐一面“黑地白月”旗,这是唯一由皇帝赐封的龙舟旗,也间接说明龙舟旗在传统龙舟竞渡中的地位。
按瑞安传统习俗,端午节前一个月要开龙舟鼓,开龙舟鼓要举行仪式,击鼓、敲锣、唱神、挥旗、放鞭炮等。现在有些地方在开龙舟鼓时,一个人双手擎旗,结合锣鼓声,左右上下舞动。也有的地方在开鼓巡游时,扛龙舟旗的人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跟着军乐队等。开鼓仪式结束后,把龙舟旗插在或悬挂在殿(庙)门外,或插到龙舟上水的地方,以示龙舟鼓已开,接下来就是筹备划龙舟了。过去,瑞安开龙舟鼓时没有挥旗、唱神等环节。传统习俗在发展中也逐渐变化,现在新的变化,若干年后,也将成为习俗。
龙舟上水后,出浃时,要摇龙舟旗;龙舟过桥后,要摇旗;在龙舟巡游时,要时不时地摇旗,增强观赏性;龙舟巡游拜访到邻村时,邻村放鞭炮迎接,这边龙舟上要挥舞龙舟旗,仪式结束后返回时,也要挥旗示意,表示感谢;还有就是,龙舟收殇时,各地龙舟再划到龙娘那里,挥舞几下旗,以示今年民间传统划龙舟活动结束。清代瑞安诗人余澜有诗:“白斾红旗相映妍,龙舟飞渡水连天。”端午时节,特别是重阳那天,塘河沿岸人山人海,呐喊声、锣鼓声、龙旗飒飒声,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旗手不是一般人想当就能当的,扛旗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挥旗需要技巧,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龙舟上舞不了旗。旗手一般由有体力、强壮又有经验的人充当的。清代瑞安诗人潘錕说:“青旂摇曳也超群。”
在瑞安,龙舟旗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斗龙时,一般不摇旗,旗子要收拢,旗杆呈60角度左右指向前方,旗手配合鼓点,人与旗上下窜动。通过旗语,舵手、鼓手和划手更好地协同作战,起到指挥的作用。另外,一旦自己所在的龙舟占优势或反败为胜时,就将旗帜高高举起,左右舞动,让岸上人得知胜利的信息。
龙舟旗是令旗,旗帜飘扬在龙舟上,能够激发队员的斗志和拼搏精神。从“一旗抵十桨”之说,可见龙舟旗的作用之大,正如宋代瑞安诗人叶适所说的那样:“处处旗脚争飞扬。”
龙舟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瑞安端午龙舟竞渡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民间龙舟竞渡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瑞安的龙舟旗,让瑞安传统龙舟竞渡活动更加精彩纷呈。
……下面是瑞安部分龙舟旗大赏……




推荐专题

推荐新闻

在蓝黄的色谱里识别瑞中

航天拓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