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的足迹③丨柳苦民:星火耀坞根 浩气贯长虹
市融媒体中心
2021-05-13 19:3815万+阅读

忆百年峥嵘,听红色故事,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报道《曙光行——先驱的足迹》,由我市青年党员分别讲述温岭百年革命史上不同时期涌现的革命先驱者的动人故事,串联起温岭党史的脉络,追寻温岭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来看第三篇——柳苦民的故事。

讲述者 青年党员 胡霭臻

让我们沿着先驱的足迹,穿越百年,感受峥嵘岁月革命先驱的初心。今天,我将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柳苦民的故事。

柳苦民,原名志廉,字深泉,外号“老和尚”“盐虾”,曾化名赵连福从事革命活动,温岭江厦岭脚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温岭县委常委、军事委员,坞根游击大队创始人、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团)主要负责人等职。

这里是坞根镇洋呈村外岙桥溪,在我身后青山环绕、眼前流水潺潺,岁月安好。1930年6月,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战斗。坞根游击大队大队长柳苦民带领游击大队战士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军事“围剿”。至今坊间还流传着“老和尚发雾退敌兵”的传说。

柳苦民生于温峤岭脚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取名“志廉”。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不忘身世,他改名“苦民”以自励。

1928 年 1 月,中共温岭县委成立,柳苦民为县委常委、军事委员。于是,他化名赵连福,离开妻儿,前往温岭北区、西区,组织群众抗租反霸,发展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1930 年 3 月 19 日,坞根游击大队正式成立,柳苦民任大队长。1930 年 6 月 7 日,国民党温岭县政府调动千余人马,“围剿”坞根游击大队驻地——洋呈村,妄图将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日,柳苦民指挥游击大队战士与陆续到达的第一、第二路敌军展开英勇的作战,击毙敌人2人,伤3人。当三路敌军全部投入战场,红军三面受敌,形势非常紧张,此时洋呈村外浓雾弥漫,柳苦民急中生智,命战士对准弹光射击,以大雾做掩护,混淆敌军目标,并趁敌军因找不到准确目标胡乱射击之际,当机立断,指挥部队撤离阵地,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0年上半年,柳苦民带领坞根游击大队在与敌军的不断作战中壮大革命力量。7月24日,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军委将台属游击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团,柳苦民任团委主要负责人。8月31日,红二团扩编为红二师,部队发展到 700 余人,声势大振。

柳苦民这位从贫苦农家走出来的革命者,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彻底推翻旧社会的强烈愿望,在创建革命武装队伍和与敌人血肉搏击的战场上,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革命领导人和卓越的军队指挥官。

这里是坞根镇街头村,1930年12月,就是在这里,留下了烈士最后的足迹。当时师部领导成员深入连队,柳苦民一人留在街头村里港。投机革命者程声梓故意向柳苦民报告,说有战士在上街头一农家聚赌。柳苦民素来重视军纪,只身来到上街头,刚跨进门槛,程声梓就在他后背连开数枪,柳苦民倒在了血泊里,不幸殉难,年仅34岁。

九十多年过去了,红军精神已经镌刻进了人们的心里,并不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坞根镇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在红二师诞生的这片热土上,新时代的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记者 丁自力 中共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

摄像丨记者 林特栋 陈罗斌

编辑丨陈涵婷 王怡

评论·2
马甲穿起来
2021年5月14日
炫岐
2021年5月14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曙光行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我说两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