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的足迹⑦ | 李先导:与民戮力同心抗日救国
市融媒体中心
2021-06-15 16:2132万+阅读

忆百年峥嵘,听红色故事,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报道《曙光行——先驱的足迹》,由青年党员分别讲述温岭百年革命史上不同时期涌现的革命先驱者的动人故事,串联起温岭党史的脉络,追寻温岭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来看第七篇——李先导的故事。

讲述者:青年党员 章榕

让我们沿着先驱的足迹,穿越百年,感受峥嵘岁月里革命先驱的初心,今天,我将讲述共产党员李先导的故事。

李先导生于1907年,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温岭第二任县委书记。1942年7月,李先导因积劳成疾病故。

滨海镇湾下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温岭组织领导下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共温岭第二任县委书记李先导的家乡。在这里,李先导的革命奋斗事迹代代相传。

出生农民家庭的李先导知民疾苦,与民同心。在浙江省第六中学师范部读书时,便积极向农民传播马列主义,为革命播下火种。他曾因宣传“二五减租”和深入农村开展革命工作,而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李先导从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在狱中,他写道“这里是革命的训练所,我们的意志已锻炼成钢......”

作为革命老区的滨海蕴藏着一段厚重的红色记忆,金清闸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它默默守护着温黄平原的安宁。

1937年11月,李先导利用担任温岭县金清闸短期小学校长的身份,一面向青少年和农民传授文化知识,一面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同时积极开展抗战时期的建党工作。12月,中共温岭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李先导任委员。1938年5月,将中共温岭县“临工委”改为中共温岭县委,梁耀南任县委书记,李先导任组织部长。

1938年7月,李先导接替梁耀南,任中共温岭县委书记。他常常带领抗日救亡宣传队翻山越岭,深入城乡各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组织“青战团”参加抗日骨干培训班;举办农民夜校,讲授政治理论和文化课。两年间,全县发展党员190多名,建有21个党支部和5个区级组织。1939年2月,横河乡首批抗日志愿军赴前线为国杀敌。而在此期间,积累成疾的李先导,罹患肺疾,常常咳嗽不止。于1942年病逝,年仅三十五岁。

历经艰苦岁月,一心为民,一生奋斗不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先导留给儿子李向光的嘱托依然是:“长大后要为社会服务,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穿越百年,先烈遗言犹在耳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将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精神,为祖国发展贡献青年之力。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记者 彭佳妮 陈罗斌 中共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

视频 | 记者 彭佳妮 陈罗斌

编辑 | 王怡

评论·2
庙南河村2
2021年6月16日
先驱的足迹
读友_S8SCJ9
2021年6月16日
缅怀革命先烈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曙光行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我说两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