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报道《曙光行·峥嵘岁月》,重温岁月长河里温岭人追梦时代的刹那风华,共同回望来时路,见证难忘变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天推出第一篇:《那一年的绽放——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讲述者:
市融媒体中心青年主播 王昌源
在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呈现着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发往日本的订单。这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个月可以生产将近6万双鞋子。
从生产车间出来后,来到宝利特的当地厂区,能够看到,这里的建筑有一定的年代感。该厂区是在2004年完工的,至今已经有接近20年的时间了,但是宝利特的历史可不止20年。
时光回溯到1982年,当时原温岭县牧屿公社的陈华根和王华森两位社员,准备集资兴办一个工艺美术厂。他们准备将这个工艺美术厂挂靠在公社或者大队的名下,办一个集体性质的企业。而当时,有一个人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他们报批一个联户企业。这个人就是原温岭县社队企业局生产股股长陈心鹤。
“不去这么做,就发展不起来,这个是大问题,上面讲实事求是,就应该要这样子。”陈心鹤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温岭各乡镇公社,戴着社队‘红帽子’合伙办企业的情况十分普遍。但体制上的漏洞也暴露了许多矛盾,企业办亏了,公社不管,经营得好,公社里人人有份,这样办企业的人很吃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他们发展企业的积极性。”于是,陈心鹤萌生了一个想法,决定把牧南工艺美术厂干脆登记成合伙企业,这样既能够反映牧南工艺美术厂真实的产权情况,也能够充分调动出资人的办厂积极性。当年,牧屿公社党委表示全力支持。1982年12月18日,温岭县社队企业局最终以〔1982〕74号文件大胆批准了牧南工艺美术厂为“社员联营集体”企业。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破冰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体制已经在各地不断地酝酿发展。在那场时代的洪流中,温岭人站在了改变命运的潮头。
“这是我们的老厂房,上世纪80年代的老作坊,就是1983年1月15日注册登记的。”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雷看着企业长廊上的老照片,满脸自豪。
如今,在温岭市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1983年1月15日温岭县工商局给牧屿公社牧南工艺美术厂核发的营业执照。这份营业执照在企业性质一栏中的具体表述是“社员联营集体”,率先确认企业的性质为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上的重大突破。
自那天起,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了。到1983年底,温岭累计审批了200多家联户经营集体企业。
“这个更多的是我们政府层面上的突破,突破以前的一些既有的规则去发展。”宝利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敏智说,“这种突破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种释放,让我们可以更有信心,更快速地去发展。”
正是因为明晰了产权,自那以后,温岭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生长。此后,温岭的民营经济再度迎来了一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告别家族管理模式,全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已达到12家。而我市通过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聚力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实现阳光温岭的转型梦。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记者 张洋 金帆 中共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
视频|记者 张洋 金帆 陈罗斌
编辑|王怡
推荐专题
